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移民與回流 (013) 求學期千金難買好朋輩

那時候﹐學校沒有在香港設有教育展攤位﹐一切都是我們自行經電郵與校方溝通和遞交申請表格﹐然後經過 Skype 作視像面試而獲得取錄。

學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雖然沒有校內宿舍﹐但學校提供了homestay program 給海外留學生。寄宿家庭主要由教職員、校友和教友組成﹐並由校方主理和分配。當時孩子是被安排寄宿在一個本地校友家庭裏﹐因此他必須要用上英語才能溝通。今年暑假孩子曾回到港度假﹐我們覺得他的英語確是進步了不少﹐基本上﹐他已經能夠寫電郵向學校老師查詢一些選修科的意見﹐還有他也能打電話去銀行去解決一些賬戶事宜。

由於學校的 homestay program 只限安排給海外學生﹐擁有加藉的兒子﹐若要使用學校的寄宿服務﹐那只好付上海外學生的費用了。至於其他一些有提供校內寄宿的學校﹐她們也會取錄加藉學生﹐並以本地學生收費﹐但最後我們也沒有選上她們。

學校有一個主標題那是我們所喜歡﹐而且也給「睛」。在學口路口位置﹐有一個學校的地標路牌﹐它間中也會展示這個標題 - 「A Small School For A Big World」。教學理念由此而生﹐相信大家應該不難明白當中的用意吧﹗


學校取錄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與本地生人數對比﹐大約佔全校百份之廿幾﹐個人覺得也很恰當。此外﹐有些事情你未必能掌握﹐就是同學組合了。孩子所遇來的香港同學﹐部份是來自香港常常爭崩頭入讀的有名英中﹐他們有股正向性的鼓勵學習態度﹐間接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向上進步。這種正向性學習態度的威力﹐我是最明白﹐因為我的中學時代也是這樣過的。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人的素質也不會太差﹐我們兩夫婦也放心。

- 待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