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資金轉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資金轉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移民與回流 (028) 加元兌港幣的兌換成本對比 | 為何仍未開IBKR戶口

移民與回流 (024) 的篇文中,曾寫過用Interactive Brokers (IBKR) 可以以較低的兌換價去換取外幣,甚至電匯出款項。雖然如此,個人仍未正式開戶,暫時只是使用相關的免費模擬戶口,去進行各類財務產品買賣測試。不過,基於要作資金轉移,涉及的銀碼又不多,反而花了少少手續費直接於中小型銀行作了本地銀行之間的加元電匯轉賬測試,大約用一天的時間便可完成電匯轉賬,例如:今日下午三點前匯出款項,另一間本地銀行便可於明天早上七點便收到款項。所以若銀碼不多,此網上銀行電匯轉賬方法是方便的,不過事先要花時間於櫃台作一次性的登記。

加元兌港幣的兌換價會受股市和石油價所影響,近日股市不好,加元就插了下來,若持有股票投資,你會好矛盾,究竟你想平些換加幣,還是要股市漲呢?經過了兩個月的升跌,加元兌港幣的兌換價今日(2020.01.30)再回歸 5.90以下,所以又是時候開始換錢了。

因不同金融機構有不同的電匯兌換價,所以今日中午紀錄了主要單位的加元兌港幣的賣出價,並以IBKR的兌換成本作對比,比較可以省下幾多成本。你會發中小型銀行不會貴很多呢!


究竟為何仍未開啟IBKR戶口,考慮的原因有以下:
1. 使用香港加拿大環球銀行戶口,那要有最低資金要求,若再開IBKR而不想付月費,又要準備另一筆最低要求資金,鎖死的金額不輕呢!
2. 雖然中小型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會有些限制,例如:限額問題,但因便用介面不會太複雜,兌換和電匯成本的總算是可以。
3. IBKR 買賣介面不易使用,太專業,要時間練習。
4. 移民落地前應該準備簡單的財務資產表以作報稅之用,而不是再開複雜的金融產品。

所以考慮了兩個月都未有定案啊!

- 待續 -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移民與回流 (024) 資金轉移 | 環球財富管理

2019下半年﹐大家都是熱烘烘地討論如何走資﹐除非有其他國藉和地址﹐就可以開當地的戶口。如果甚麼都沒有的純港人﹐最多可以去新加坡Citibank 開 Citi Gold 戶口﹐又或去HK HSBC 開 Expat Premier 離岸戶口 (位置是位於英國南面和法國北面的 Jersey, Channel Islands)。

至於有了加國居留權﹐那可以去找銀行預約開戶。要將香港和加拿大綜合戶口內的資金轉賬互通﹐最方便便是開設 HSBC Premier account 或 Citibank Citi Gold account﹐兩者開戶的資金要求和其他手續費是有分別﹐讀者要自行比較了。此外﹐部份加拿大銀行於香港都設有海外分行﹐例如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CIBC)﹐Bank of Montreal (BMO), Royal Bank of Canada (RBC)。如果要轉賬資金於這些戶口﹐那便需要經電匯和繳付相關的手續費了。

個人會取用 HSBC 方案﹐除了它是當地七大銀行之一﹐也設有當地分行﹐同時亦因網上銀行服務使用方便和擁有個人多年來的信貸紀錄﹐日後做按揭和借貸會較理想。不過﹐它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那就是外幣兌換價極差﹐買賣差價太闊﹐你不會太想在那裡做外幣兌換﹐除非要做緊急的匯款。一般會於中小型銀行開戶做外幣兌換﹐然後將相關的外幣電匯返去主要銀行。

最近要嘗試操作資金轉移﹐但發現了另一些煩擾的問題﹐就是中小型銀行的網上匯出資金每天是有限額﹐而且電匯至第三戶口是需要到銀行櫃枱作登記。雖然網上電匯的手續費會平宜大約一半﹐但因有限額﹐多次電匯轉賬﹐會是不太花算。當然我們是可以走去銀行櫃面作一次性的大額電匯﹐但日後離港作網上電匯操作﹐亦同樣會再次遇上限額問題﹐這不是長遠方案。

為了要有長期性和低成本操作﹐所以開始研究 Interactive Brokers (IBKR) 開戶方案﹐它是一所美國電子證券交易公司﹐除了有環球證券產品買賣外﹐外幣兌換買賣差價極低﹐差不多是中間價﹐每次兌換會收取兩美元手續費﹐用戶每月可以免費轉賬或電匯至一個登記銀行戶口﹐若要多次轉賬﹐那便要每次付手續費了﹐大約每次是十五美金左右。IBKR 有兩類戶口﹐一個是 Pro 版﹐另一個是 Lite 版。Lite 版暫時只得美國居民可以申請﹐雖然它沒有戶口最低資金要求﹐但閑置資金所賺取利息會低和孖展借貸利息會較高。至於 Pro 版﹐免月費的戶口資金要求是十萬美元﹐資金不足﹐除了會收取最多十美元月費 (視乎有沒有其他每月訂閱服務開支而作扣減)﹐閑置資金所賺取利息會被打折呢﹗整體來說﹐用它來拍住主要銀行戶口作互補操作﹐應該可以滿足基本的環球財富管理。

- 待續 -